logo
搜索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
科学定位、强化融资、精干主业、创新管理、稳健经营、持续发展
Changchun City Development Group
十九届五中全会“十四五”规划要点解析:十个重要变化+七大产业机会
发布:2020-11-26 14:17:00 阅读:3888


【十个重要变化】

五中全会公报比较精简,全文只有6000多字,但作为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会议,统筹协调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布局,具有长远战略意义,信息量巨大,出现了很多重大变化,以下是具体看点。

第一,淡化GDP目标,但有很多约束性指标,更注重发展质量。上一个五年的目标是要“中高速增长”,2020年要翻一番(2016-2020至少6.5%就是这么来的),现在目标到期了,没给未来五年设具体目标,只说今年把目标完成,然后到2035年“再迈上新的大台阶”。这次经济增长目标大改革,淡化GDP的意思很明显,增加了政策灵活性,但有很多约束性指标,更注重产业发展。其实今年两会就首次未明确设定GDP目标,而是通过六稳和六保加以约束。

第二,科技创新是双循环的第一要义,科技立国。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从现在到2035年,公报提的第一个具体目标就是“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”,这和十三五的“产业迈向中高端”相比战略意味更浓,不是产业问题,是国家安全问题。而且创新的内涵变了,十三五和十四五虽然都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,但上次是强调综合的体制创新,重点是改革,这次的重点是科技,要求是自立自强,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春天来了。

第三,内循环为主,核心是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。内循环是双循环的主体,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成为重要着力点,“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”和“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”是两大矛盾。具体可从供需两端同步着手:一方面,改善收入分配,完善内需体系;另一方面,深化结构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,通过放松管制和创新驱动创造新需求。

第四,强调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外部机遇和挑战并存。近年来,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,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,公报中就提到了两次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畅通“外循环”难度加大。但挑战中蕴含机遇,也特别指出了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”带来的机会,把握国际产业链重构的契机,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。

第五,“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”,实体经济比以往更重要。不管是从政策还是市场表现来看,十三五的亮点都在虚拟经济,比如“互联网+”、分享经济,这次都没提,十四五的亮点则更倾向于实体经济,文字上有一个微妙的变化,上次网络强国在制造强国之前,这次制造强国在网络强国之前。并且首次提出了“交通强国”,之前十三五的公报中几乎没提交通二字,算是给老基建正名了。当然新基建也要搞,虽然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公报中,说的是数字中国,要加快数字化发展。

第六,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,完善养老与社保制度。十三五算是老龄化的开始,当时是“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”,这次是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”,原因很简单,十四五的老龄化压力比十三五大得多。需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,加大养老保险覆盖面。

第七,改革依旧是重中之重,尤其是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。每次改革都在公报中占有很大篇幅,这次也不例外,只是改革内涵更加丰富。除了和“十三五”一脉相承的关于经济制度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外,还重点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为深化改革指明了突破点。

第八,新型城镇化进入2.0阶段,更注重区域协调发展,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大势所趋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还是以人为本,但发展思路有些调整,更加聚集,都市圈和城市群协同发展成为重要载体,当然其中少不了户籍改革等破除要素流动障碍手段的支持和配合。目前除了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外,新规划的成渝城市群值得关注,有望成为第四极。

第九,深化农村改革,推进乡村振兴,确保粮食安全。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,这次也是重点被提及,通过农业现代化、土地改革等,推进乡村振兴,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,缩小城乡差距,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。前面这些,十三五规划也提过,但这次重点提出了“确保粮食安全”,这是新形势下必须考虑的,也是大众关心的,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实现自主供给。

第十,强调国家安全和军队现代化,时隔多年再提备战。十三五的公报强调的是军民融合,这次这篇比较大,而且重点显然不一样,“全面加强练兵备战”,“提高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”,这也是自第三个五年计划后时隔55年再次提出备战,原因不言而喻。

【七大产业机会】

第一条主线是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。定调科技立国后,自立自强成为战略支撑,几乎所有机构都提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具体来看,科技创新的内涵也比较丰富,机构看好的重点又集中在以下几个:

第一,以5G、大数据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,虽然没有直接提,但提到了数字中国,这也是实现产业高端化的重要载体。从中上游的主设备商、芯片半导体,到中下游的人工智能、光学、车联网等都有机构重点推荐,但确定性更高的是上游,尤其是芯片,几乎是每个机构报告的必备要素。

第二,卡脖子的关键领域,产业链安全角度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。例如集成电路产业链、光伏新能源产业链、高端制造产业链等,特别是其中技术含量较高、研发投入占比较大的环节。

第三,前沿科技,以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量子科技为代表,机构相对更看好的是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,前者目前的应用进展较快,后者是国家近期重点支持的技术。

第二条主线是高端制造和产业升级。主要有两大方向,一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,“十四五”进入5G时期后,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、智能制造等方式,将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。即通过工业机器人,以及工程机械向人工智能的转型,达到最终产业转型的目标。二是军工,军工也涉及到很多高端装备制造,现在急需升级,看好武器装备建设期到放量期的机会。

第三条主线是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。内循环关键是内需,内需关键是消费升级。消费的方向一是绝对刚需的必选消费,疫情期间依然坚挺的食品饮料,白酒、调味品等行业都是机构看好的重点;二是个性化新消费,比如小家电的火爆,以及定制家居的流行,显示出新消费引领潮流的趋势。三是人口老龄化相关消费,主要是大医药行业的机遇,尤其是其中的创新药、医疗服务、医疗器械、CRO等赛道,相关的健康养老产业也会逐步成熟,涌现出一些龙头企业。四是教育相关消费,主要是K12在线教育。五是免税和跨境电商等主题。

第四条主线是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。深化绿色低碳发展,新能源前景广阔,重点是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,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一方面,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;另一方面,加快新能源发展,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。当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,非石化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,关注环保经济,新能源将是增量主体。随着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,未来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量大幅提升,各个机构基本也以光伏和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列入关注重点。还有近期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即将公布,新能源车、电动汽车迎来发展良机。

第五条主线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军工。大国博弈和地区冲突还会继续,军工行业规划投入明显提升,快速增长,重点关注航空、航天、舰船、兵器、电子、核工业六大细分方向,特别是航天装备和航空需求最为旺盛。

第六条主线是金融发展与资本改革。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,金融体系强化支持实体经济,注册制改革利好非银金融板块龙头。主要是以下三个方向:一是证券市场体量增长、活跃度提高,券商行业有望受益;二是居民资产配置专业化、机构化趋势下,资产管理行业有望受益;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和资产配置需求增多,保险行业有望受益。

第七条主线是土地改革和粮食安全。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主线,一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;二是土地改革,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、土地流转、宅基地改革等主线;三是农村产业融合、现代农业;四是粮食安全。